一、活動目標:
1、情感引入啟發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實生活中仿生現象的有關經驗。
2、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二、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
2、鋸子一把。
3、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一套。
4、幼兒操作的匹配圖片每組一份(魚網、蜘蛛網;變色龍、迷彩服;育嬰袋、袋鼠;蝙蝠、雷達)。
三、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說說自己的發現(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玩玩、議議。
2、師生談話。
師:剛才你們玩的是什么東西?(幼兒:草、放大鏡)
師:你們說到的草它有個名字叫茅草。你們玩后有什么要告訴大家的嗎?(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大家)
師小結。(著重點在茅草上。如:老師聽見小朋友說,茅草的邊緣扎手;還有的說用放大鏡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好嗎?
3、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4、剛才你們都發現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有一個叫魯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聰明。
(二)、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根據幼兒認識程度選擇以下內容)
1、讓幼兒看、聽故事《魯班造鋸》(利用教學課件輔助)。
2、幼兒和老師共同討論。如:魯班發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呢?魯班受到什么的啟發發明了鋸子?(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鋸子放大的畫面)
小結: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發明了比茅草更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才制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看。
3、出示魚的圖片
師:魚為什么有時能游到水底下,有時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們想想仿照魚的這種特點能發明什么呢?魚和潛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小結:你們瞧,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他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潛水艇。還有哪些的東西是受到動物的啟發而發明的呢?讓我們來找找看。
4、通過匹配游戲,找出有共同特征的兩種物體。
①幼兒分成4組,每組一份匹配材料。動物圖片:蜘蛛網、變色龍、袋鼠、蝙蝠;人造物圖片:漁網、迷彩服、育嬰袋、雷達。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兩種物體。
③說說匹配的理由。
(三)、游戲:比比誰快
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你會發明什么呢?讓幼兒根據事物的特征展開想象,說說自己想發明的東西。
小結:看來你們都想和魯班一樣做個發明家是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告訴小朋友、老師和爸爸、媽媽,好嗎?(自由結束活動)
一、活動目標
⒈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尋找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生活中仿生現象的有關經驗。
⒉通過游戲,增加對生活中仿生現象的了解,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二、活動準備
⒈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樹葉。
⒉魯班造鋸課件
三、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感知樹葉有鋸齒的特點。
⑴出示樹葉,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在手上劃一劃,找一找樹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⑵引導幼兒討論
A.你發現樹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B.樹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⑶幼兒再次觀察樹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⑷剛才你們發現了樹葉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也有一個聰明人,他的名字叫魯班。
⒉播放課件,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仿生現象的初步經驗。
⑴傾聽《魯班造鋸》的故事
⑵提問
A.魯班發明了什么?(鋸子)
B.鋸子有什么用?
C.他是怎么發明的?(出示樹葉)。
D.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樹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發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就象我們今天看到的鋸齒邊的樹葉。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才制造出來的。
⒊通過競猜游戲,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⑴請幼兒猜一猜這些發明是受了什么動物的啟發?
A.魚網(蜘蛛網)。 B.母子雨衣(袋鼠)。
C.變色龍(迷彩服)。 D.蝙蝠(雷達)。
(2)幼兒操作
小結:你們想做個"小小發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他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注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附故事:
古時候,有個聰明人叫魯班。他不但回蓋房子、會造橋,還會制造工具。
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
"怎么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
【幼兒園大班科技活動——《魯班造鋸》】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主題生成活動——不能沒有水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探究動物的鼻子
• 幼兒園小班新版科學活動教案:風車動起來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魔術飲料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勺子上的哈哈鏡
• 幼兒園A版科學教案:不同類型的筆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身體的聲音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復習10以內的數
• 幼兒園小班科學小故事:找帽子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圖形王國(數學)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自然測量
•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空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