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24-01 【摘要】 幼兒園應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既要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合理 安排 一日活動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的發展經驗。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1 集體活動策略
《綱要》中指出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集體活動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一個有效形式,如何讓幼兒在這一活動時間段主動活動、充分活動,使幼兒得到有效的發展。
1.1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任何教育活動都離不開物質材料的準備。如果教師不精心做好這個準備,必將造成時間的隱性浪費。教師的教具、幼兒的學具,都應充分的考慮如何合理擺放,便于教師取放和幼兒的收放。
1.2 挖掘幼兒真實興趣。
幼兒主動的活動是受需要興趣驅使的。幼兒有求知的興趣才能使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經常看到教師在活動導入環節設置“虛構興趣”導致拐彎抹角現象,如“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盒子,猜猜里面放著什么”“玩具”“不對”“糖果”“不對”……教師在導入階段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是必要的。但我們經?吹皆S多“興趣”是虛構的遠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活動內容的。只有挖掘幼兒真實貼切的興趣才能將學習活動步步深入,取得活動的最大效益。
1.3 提煉濃縮教學語言。
教師教學語言的準確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啟發性的語言,問題情景的創設都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活動的亮點。提問應緊扣主題,減少不必要的廢話,多問一些“你有什么不一樣的想法”“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見”等開放性的問題。盡可能減少“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兒思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教師在組織語言時也要簡潔少說廢話,把握內容的主線,使幼兒得到有效的學習。
2 生活活動策略
幼兒一日中的生活活動如:洗漱、進餐、午睡……都被零星的散落在各個時間里。其實卻占據了幼兒一日生活的大半時間,而事實上這些時間教師都沒有合理、有效的安排或利用。
2.1 教師觀念要先行。
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我們常常說家長有怕麻煩的心理是事事包辦代替,而教師中雖然有了培養幼兒 自我服務的意識,但也是“怕麻煩”的心理常常使這一思想沒有落實到行動中“教這孩子穿褲子教這么久還不會,算了還是幫他穿得了”“他怎么這么慢,我都準備清場了,還是我過去幫他吧”,教師這種重教而輕實踐的思想扼殺了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殊不知今天時間的浪費能提高今后生活活動的效率。
2.2 有效的強化。
生活活動中很多常規技能技巧的掌握能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效率,而這些常規和技能技巧掌握需要通過我們不斷的刺激和強化,使幼兒在充分的學習和嘗試中得到發展。如:小班入園不久,由于個別幼兒無法認自己的名字,經常拿錯茶杯,搬錯椅子,這也使其他幼兒無法拿到自己的茶杯或椅子,教室里一片混亂,時間在尋找茶杯或椅子中慢慢流逝。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對這幾個孩子認名字的強化改變這一混亂局面。當然可以用其他方法如:貼標貼、找特殊的位置來變通。但這些也需要一定的強化。而認名字強化不失為一個長期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強化可以通過游戲、競爭、區角活動(如:制作紐扣衣飾框,系鞋袋盒、名字卡片等)這些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開展融于幼兒的生活活動中,融于幼兒的學習中,融于教師日常的言談舉止態度情感中得到強化。
2.3 適時誘導有效調整。
教師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靈活的安排、適時的調整和有效策略的運用能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如:今天下午的點心是蛋糕,可以允許先起床的幼兒進區角活動,延遲吃點心的時間。又如:倒牛奶時提醒幼兒把自己這張桌子的茶杯放在一起,倒的時候減少教師茶壺的移動范圍。中大班幼兒吃牛奶、豆漿等點心時就可以要求幼兒拿茶杯排隊來倒,減少椅子搬來搬去時間的隱性浪費,。當然這些活動靈活的安排、適時的調整和有效策略的運用都需要教師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
3 過渡環節策略
如何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好一日活動中一個活動向另一個活動的過渡,充分發揮一日活動的整體效益。
3.1 重視組織好過渡環節的意義。
當一個活動向另一個活動過渡時,教師總是以乎略的態度生硬的組織,大多數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是消極的、是被動的。這種只重小塊的局部的利益的做法,忽略了各項活動的有機聯系,使一日活動的整體效益得不到發揮。生硬、呆板的過渡環節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日生活情緒,使孩子經常處于高控制狀態,難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 ,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對下一活動的興趣和下一活動的質量。
3.2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過渡環節。
幼兒園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好幼兒的一日生活,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活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因此,教師應經常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活動的組織策略變化教學形式,教師雖然是時間的安排者,但千萬不能單向地、盲目地跟隨原定計劃成為時間的奴隸,一日活動的安排要有一定的“彈性”結構可以寬松些,不必每個環節都“絲絲入扣”統一行動。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發展目標合理安排一日活動,在相對穩定性的同時作靈活的調整,使之既不影響孩子形成秩序,又能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
3.3 引導幼兒在過渡環節自發組織游戲。
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自發的組織各種小游戲,使消極等待變為積極等待,如:點心吃得快先吃好的,可以找個朋友玩手指游戲“石頭、剪刀、布”在等待教師分午餐時大家來玩一玩“我的飛機開始飛”,把幼兒排隊等待的時間變為游戲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幼兒獨立自主、心情愉快。讓自由活動和小游戲把幼兒從教師的束縛中解救出來,從單一的等待中解放出來,是幼兒在充實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下一環節。
根據實際情況隨機調整一日活動安排,充分利用各環節之間的“時間差”打破以往整齊劃一的時間安排。使一日活動安排既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淺談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的策略】相關文章:
• 美國幼兒園教孩子自我保護
• 幼兒園公共環境的創設和研究
• 以人為本理念下幼兒園管理工作初探
• 幼兒園艱難的維權之旅
• 女兒的幼兒園畢業證書
• 丹麥幼兒園室內環境布置掠影
• 幼兒園健康教育淺談
• 學前教育監管對策研究
• 幼兒園教具使用的有效性分析
• 加強法制建設 營造和諧幼兒園
• 社區教育,從幼兒園教師開始
• 保健工作貫穿在幼兒園一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