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教育?I域的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理論與實踐是一個需要不斷被研究和探索的領域,其中一個重大課題就是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很長時期以來,中外各國專家對于兩者之間的關系的認識持有不同觀點。而學前教育領域作為教育領域的第一階段,課程與教學關系的研究是不可避免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結合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本文對幼兒園教育中的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加以論述,旨在促進學前教育的研究與發展。
【關鍵詞】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與教學;教學關系;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59-02
由于課程與教學這兩個名詞本身比較抽象,包含的具體內容較難界定,進而二者的關系錯綜復雜,加之各國家地區的文化背景及歷史悠久的教育傳統各有特點。20世紀以來,世界上一部分專家意識到傳統的課程安排和教學理念中存在的缺陷,這些缺陷對教育產生了不良作用。由此專家們對課程與教學的關系提出新的理念。
一、幼兒園課程的內涵
1.“課程”的來源。
在英語中“課程(curriculum)”一詞由拉丁語派生而來,背后潛在的涵義是課程設計應該對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與模式。
2.課程的內涵。
對于某一具體時刻,教育工作者可以找到相應的課程設置規定,根據規定開展教學工作。但是縱觀教育課程整個發展歷史,由于人們的視角和思維的差異,對于課程的內涵的認知和理解均有一些不同,面對定義課程這一問題時,答案形形色色。
3.幼兒園課程的內涵。
幼兒園學習作為學習者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步,需要對幼兒園教學進行課程安排。幼兒園課程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課程共同組成了課程整體,幼兒園課程帶有課程的共性。
二、幼兒園教學的內涵
1.“教學”的來源。
在很早的時期,“教學”一詞就出現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殷商時期就出現“教”、“學”二字。教學就是教人覺悟,學所表達意思是覺悟。
2.教學的內涵。
從不同的視角去論述就會產生對教學不同的概念。仔細梳理一下,對教學的定義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種手段。知識是可以被傳承的,而傳承知識與文化的手段與方法中,教學是很重要的一種。
一種活動。師生雙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各種活動,需要以課程內容作為中介才能開展。
一個過程。學習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學習具體的知識,另一方面在于利用所?W知識來解決具體問題,顯然后者更為重要。那么如何能夠學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教學引導學習者對知識體系不斷深入的學習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幼兒園教學的內涵。
教學是老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教師規定課程實施的計劃,與幼兒相對自由的自主學習活動加以結合。
三、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通過不斷對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我們發現,課程與教學的關系決定著課程與教學的理論建設和實踐。
1.課程與教學的整合。
在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中,課程與教學分離,課程僅被視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而教學的基本途徑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對所有學生采取統一的教學方法《指南》更強調幼兒自主學習。如果要讓幼兒自主學習,那么,老師的有效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指南》中那么詳細的標準劃分,讓教師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達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如在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確定上,在數字或言語上的界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語言方面:小班的孩子能聽懂普通話,聽講完一個故事,知道故事的內容、有哪些人物;中班的孩子能說普通話了,能聽完故事和回答好問題,并能跟說一些連慣性的句子;而大班的孩子不僅能安靜的聽懂一個故事,大多數還能復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內容。這些非常詳細規范的標準規定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所以,幼兒園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參考數值為課程制定教學計劃,為學齡前兒童提供一個健康、充實的環境,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兒童開心快樂的進行學習,滿足他們各方面成長的需要,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我認為,一個有效的途徑是將課程與教學整合起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教學專家根據教學者所獲得的經驗形成課程,教學是通過“對話”和個體經驗提升的工具。
2.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并行。
課程研究和教學研究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取長補短,并駕齊驅,形成基礎科學、架構緊密結實的幼兒園教育系統,并且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應用將此系統靈活運用起來,幼兒園教育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真正達到幼兒教育的理想效果。
四、結語
課程與教學構成了教育的基本和核心,課程規定了教學的內容以及時間,而教學則是能否發揮課程的效用的基本方法,二者的關系問題是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問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現今指導幼兒園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引領幼兒教師科學實施工作的明燈,因此,認真貫徹學習《指南》的精神,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根本任務。或許我們現在對《指南》的解讀還不夠深入,還比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斷反思、實踐,將《指南》的精神和經驗落實到未來的工作中,并認真貫徹《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實際教學研究中,要充分發掘課程與教學二者之間的關系,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劑自己教育思路,促進幼兒教育合理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香玲.建構主義教學設計觀在高師院校課程中的應用――以《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論》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78-82.
[2]祁小飛.幼兒園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劉峰峰.幼兒園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辨析[J].學前課程研究,2007,03:10-13.
[4]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摘要.
【淺談幼兒園課程教學活動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活動多樣化問題研究
• 談幼兒園德育
• 幼兒園教師隊伍弱化現狀、原因與策略
• 簡筆畫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 幼兒園開心入園手冊
•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配班的重要性
• 學前教育課程教學探析(6篇)
• 我看幼兒園的評比、競賽活動
• 淺議幼兒園學習環境的創設
• 當前農村幼兒園鄉土教育研究
• 幼兒園教學提問設計的常見問題分析
• 對幼兒園教育教學開放活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