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愛爾蘭還被看成是“歐洲的乞丐”,一直是一個農業國家,上世紀末才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經濟騰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愛爾蘭把教育看成是本國發展政策的中心問題,社會和家庭不管經濟如何都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被列為教育部門的重要議題。隨著宿遷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宿遷的幼兒教育迎來了教育的春天,一個個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讓人目不暇接,怎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結合多年的管理工作,我有如下體會。
一、以人為本,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人是幼兒園最寶貴的資源,是促進兒童發展、幼兒園發展的核心要素,有了人才就可以創造一切。人只有在得到充分尊重與信任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幼兒園是一個女性聚集的特殊場所,她們有的自信、有的驕傲、有的不屈從于權威,要想充分合理地使她們發揮能力,管理者要因人而異、揚長避短,尊重她們的個性,發揮個人的優勢,發掘員工的最大潛能,在編班定崗時,要“以老帶新”、“以強帶弱”、能力互補、性格互補,這樣才能激發每位員工的潛能。管人其實就是管心,只有管理者信任教師、尊重教師,她們才能把心交出來,上下級才能相互敞開心扉。管理者要放下架子,主動接近教師,從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教師,經常聽聽她們的心聲,平等自然地與她們相處,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使教師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投入工作,感受工作的快樂。思想上要讓教師們明白,自己是幼兒園的一分子,自己的利益與幼兒園息息相關,“園榮我榮,園衰我恥”,我們都是幼兒園的主體,只是分工不同,大家在每個崗位上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為幼兒園的發展作貢獻,我們都向著一個目標:辦強、做大幼兒園,揚眉吐氣做人邁進。這樣我們形成了一個有戰斗力、凝聚力的集體,但有了這些還遠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成為一門重要的專業,教師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任務執行者,那種“一朝受教,終身受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高專業素質、文化素質,以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因此,我們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采用“送出去、請進來,互相學、自己學”的途徑,促進教師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每次有外出學習的機會,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派教師前往學習,回來后,上學習課、上專題講座;有本地姐妹園搞活動,我們也派教師前去觀摩學習;在本園內積極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利用每周業務學習的時間對全體教師進行普通話、英語口語、琴法、
舞蹈、繪畫等專業技能培訓;促進教師自身水平提高,凡35歲以下教師都要參加自學考試、成人考試,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在這種積極進取、寬松和諧的學習、工作環境中,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完全被激發出來,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普遍贊譽。
二、以課程改革為動力,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的課程設置關系到幼兒園的質量,關系到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的課程問題是廣大家長和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幼兒階段應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目前沒有定論。目前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要會寫算術題、會寫拼音、會寫漢字、會背很多詩歌。這在一定程度上沒錯,但幼兒教育的內涵遠不止這些,幼兒期要開發孩子的潛力,重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家長只重視智力因素開發的部分,而忽略了諸如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化禮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的幼兒園盲目跟著家長走,導致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嚴重,造就了一個個失去童趣、童心的小大人,孩子過早地背上沉重的枷鎖,這樣的代價是終生難以彌補的。我園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逐漸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倡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改變“重上課、輕游戲”,“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形成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經過實施,該課程深受家長歡迎。蒙氏教學是意大利著名幼教專家蒙臺梭利開創的教學體系,其中數學最具推廣性,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經我國的幼教專家研究開發出適合我園幼兒使用的課程,其獨特的教學法很受幼兒和老師喜愛,幼兒通過操作大量的學具,親自學習,把感知的材料經過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由感知認識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發展了孩子的思維。本學期,我們準備再引進邏輯思維訓練課程,開設興趣班供家長選擇。這些課程的設置,彌補了以前教材中學具不足的狀況,孩子每人手中都有操作材料,圖文并茂、手腦并用,孩子在做做、玩玩、說說中開發了智力,興趣高,樂意做,真正寓教于樂,樂中見學。上學期末,我們進行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全園小朋友參與、全體家長參加,小朋友精彩的表演,不時贏得家長的陣陣掌聲。
三、贏得家長信任,贏得社會贊譽
有了家長的認可,幼兒園才有聲譽,我們把家長工作放在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1.每年寒暑假,我們組織全體教師做社會調查,了解家長的需求,對老生家訪,對新生調查。新生入園前,我們邀請調查到的適齡幼兒來熟悉幼兒園環境,在父母陪伴下參加我園的家園親子運動會,舉辦家長科學育兒講座,幼兒園準備許多禮品送給前來參加活動的幼兒,加強師生、同伴間的情感交流,縮短幼兒與幼兒園之間的距離,為孩子入園做好充分準備。
2.每學期我們都要成立家委會,吸收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參加,每學期召開兩次家委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們也為幼兒園的發展積極獻計獻策。每學期末發放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家長的想法,通過調查統計,家長反饋意見,歸納整理家長提出的意見及合理化建議,在工作中我們盡量采納,這樣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幼兒園的管理。
3.積極開展家園同樂活動,利用一些節日進行家園同樂活動。如六一聯歡會,全園小朋友共同參與,有家長表演、家長和幼兒同臺表演;三八婦女節游雪楓公園,與媽媽一起放風箏活動,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使幼兒樂意參與集體活動,喜歡大自然;家園親子運動會更是小朋友喜歡的活動,推小車、跳圈、踩氣球、搶椅子、二人三足的項目,使幼兒、家長、教師之間感情融洽;向家長開放的半日活動,為家長了解幼兒園提供了便利,改變了家長對老師只是看孩子的錯誤理解,看到教師唱唱、跳跳、說說無所不能,感覺把孩子送入園絕對放心;期末匯報展示活動,家長看到了孩子一學期的發展,看到了學習效果,從而對我園工作更加肯定,更以接力棒的形式向周邊社區宣傳幼兒園,為我們贏得了社會贊譽,提高了幼兒園入園率。
隨著家長教育意識的覺醒和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們要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在服務工作上講“愛心”講“奉獻”、做“精”做“細”,提高幼兒園服務質量。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時代,只有在激流中勇于拼搏,才能找到立足之地,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面對挑戰要毫不畏懼,永不退縮。
【幼兒園管理之我見】相關文章:
• 《指南》背景下的幼兒園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管理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