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紅紅的小東西》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理解詞匯:蹦蹦跳跳,感受圓形物體可以滾動的特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紅紅的小東西》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理解詞匯:蹦蹦跳跳,感受圓形物體可以滾動的特點。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重難點
難點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感受圓形物體可以滾動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掛圖。
2、磁帶。
活動過程
教師行為
1、引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出示紅紅的小片片:老師在路上撿到了一個紅紅的小東西,你知道它是什么嗎?
2、欣賞故事。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
教師:紅紅的小東西是什么?它一路上都碰到了誰?它以為自己是誰?
3、理解故事情節(jié)。
(1)看動畫片欣賞故事。
(2)引導幼兒討論:一路上紅紅的小東西走呀,都遇到了誰?它們把紅紅的小東西當成了什么?
故事:紅紅的小東西
馬路上有一個紅紅的小東西,它蹦蹦跳跳地往前滾著。滾呀,滾呀,他遇見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說:“你是誰呀?”小東西說:“我不知道。”小老鼠說:“你不是一顆紅櫻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東西繼續(xù)向前滾著,它遇到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兩個紅紅的眼睛,小東西說:“讓我做你的第三個眼睛吧!”小白兔說:“我才不做妖怪呢!”小東西繼續(xù)向前滾著,它經(jīng)過了小熊的家,小熊要過四歲生日了,可是它的門前只有三盞紅燈籠,小東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盞燈籠呢?”小熊說:“你是假的,你不會發(fā)光。”小東西又繼續(xù)往前滾著,它遇見了一只小貓,小貓今天很不高興,因為它的紅襯衫上掉了一顆紅紐扣。“噢,我就是那顆紅紐扣呀!”
小百科:紐扣,在古羅馬,最初的紐扣是用來做裝飾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飾針。13世紀,紐扣的作用才與今天相同。那時,人們已懂得在衣服上開扣眼,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紐扣的實用價值。16世紀,紐扣得到了普及。隨著快時尚的興起,紐扣從以前的功能型已經(jīng)變成現(xiàn)在的創(chuàng)意型。
【幼兒園小班教案《紅紅的小東西》】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教案《老鼠仔》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