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熊大嬸的餅干店》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展邏輯思維能力,認識并理解“=”、“>”、“<”,學習用“=”、“>”、“<”表示兩組數量關系,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熊大嬸的餅干店》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認識并理解“=”、“>”、“<”,學習用“=”、“>”、“<”表示兩組數量關系。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熊大嬸的餅干店》背景圖一張、各種口味的餅干圖片若干、“=”、“>”、“<”圖片、各種動物圖片、數字卡片、幼兒操作材料(三個層次)、《找朋友》、《餅干歌》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熊大嬸”的圖片,以“熊大嬸”的口吻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的餅干店開張了,歡迎你們光臨品嘗!”
二、通過比較不同口味餅干的數量多少,認識并理解“=”、“>”、“<”。
(出示各種口味的餅干,每兩種一組,讓幼兒數出數量并用數字表示,進行多少的比較。)
1.認識等于號,理解其表示的意義。
·提問:“草莓味的餅干有多少?(3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3)”“香蕉味的餅干有多少(3塊)?用數字幾表示(3)?”
·教師出示等于號,讓幼兒認識,并理解其意義。
2.認識大于號,理解其表示的意義。(方法同上)
3. 認識小于號,理解其表示的意義。(方法同上)
三、通過比較每組小動物的數量關系,鞏固對“=”、“>”、“<”的認識,理解其意義。
幼兒比較各種動物的數量,并用“=”、“>”、“<”來表示它們的數量關系。
四、幼兒分組操作,練習使用“=”、“>”、“<”來表示兩組數量關系。
幼兒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和能力差異分成三組操作:
A組:在每規則排列的每兩組物品或數字間用相應的符號表示他們的數量關系。
B組:在點卡或不規則排列的每兩組物品間用符號表示他們的數量關系。
C組:一組物品和中間的符號的另一邊添物品。如3<?
五:游戲:找朋友,進一步理解“=”、“>”、“<”。
六:品嘗餅干,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數學內容枯燥、抽象,不太容易讓幼兒理解和接受,我利用“熊大嬸開餅干店”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活動,每個環節層層遞進,過渡自然,由淺入深,同時用幼兒熟悉的動物形象和餅干加以游戲,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并學習用它們來表示兩組物品的數量關系,直觀形象具體,幼兒非常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還用生動的語言和身體動作讓幼兒來感知認識“=”、“>”、“<”,更加形象,印象深刻。想操作時,能考慮照顧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進行分層次的操作和指導,讓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活動過程中目標和內容的容量較大,活動時間有點長,幼兒初次認識,有的幼兒對于大于號和小于號的認識還不夠,有混淆的現象,需要在今后的活動中進一步加深認識。
小百科:“大于”可以用數學符號表示為 >,當一個數值比另一個數值大時使用大于號(>)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大班教案《熊大嬸的餅干店》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8的加減運算》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三角形拼圖》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