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水滴的旅行》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用語言或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小水滴旅行的過程,在看看、講講、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種變化形態,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激發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水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水滴的旅行》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種變化形態。
2、能用語言或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3、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激發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水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水蒸氣、下雨、下雪、結冰的自然現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質準備: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內容相符的課件;小水滴寶寶圖片;白紙,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水的變化過程。
2、難點:能夠畫出并說出水滴的變化過程。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小水滴寶寶圖片,提問:"看,這是誰呀?" "十一長假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媽媽去旅行了,小水滴寶寶也要出去旅行了,你們猜猜它會到哪兒去呢?"
二、播放課件,通過課件和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水的變化過程。
1、欣賞課件,幼兒初步了解水的三種形態。
(1)、幼兒欣賞第一段課件,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變成了是什么?它怎么變成水蒸氣的?"
(2)、幼兒欣賞第二段課件,師提問:"小水滴跟著云媽媽飄呀飄,一陣風吹來,它變成了什么?落到北極后它又變成了什么?"
(3)、幼兒欣賞第三段課件,師提問:"小水滴變成云后飄到了哪里?從哪里可以看出這是北極?"
(4)、幼兒欣賞第四段課件,師提問:"小水滴落到北極變成了什么?"
(5)、幼兒欣賞第五段課件,師提問:"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對媽媽說了什么?"
2、幼兒認真聽故事,進一步感受水的三態變化過程。
(1)、幼兒連續欣賞課件,老師生動的講述故事。
(2)幼兒討論:"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有幾次變化,分別變成了什么?"小結:小水滴一共變了三次,分別變成了云(水蒸氣)、雨、雪。它多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呀!
三、幼兒相互講講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這次旅行的過程畫下來,小朋友們愿意幫幫它嗎?
1、幼兒回憶故事內容,把小水滴的旅行過程畫下來。
2、展示作品,并簡單介紹。
3、老師評價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小水滴的旅行》這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環變化的。主要是通過各種實驗驗證水蒸氣是怎樣的通過各種的方式的降落到地面上的。這節課的重難點是各種實驗的設計的和操作。而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的多,我是以演示實驗為主,學生實驗為輔的方法進行的。然而在教學還是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我這節課的上的比較的失敗。要引以為戒啊。
首先學生的習慣而來自己的操作的實驗。經過后半學期的學習,幾乎每節課,我都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動手操作實驗,學生養成這樣地習慣。對于老師的演示實驗不感興趣了。這時候有許多的同學就不大愿意去聽去觀察因此學習的效果比較的差一些。我想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還是盡量的安排同學去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是符合現在的教學標準,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就是一點需要老師在準備實驗的時需要花大量的時間。
其次就是學生管理的方面的問題。我想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學生都是一樣總是拿脾氣較好的老師不當一回事。這是我當前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因此我必須對于一些不遵守紀律的同學予以嚴格管教。否則我們的教學效果總是不好的。
再者就是實驗器材的問題。當前學校的實驗室的器材非常的不足。因此我需要積極的進行申請,以補充實驗的器材,以方便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最后需要積極的發動學生進行積極的尋找各種實驗和學習的材料以供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小百科:旅行,指遠行;去外地辦事或游覽。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旅行和旅游的區別就在于:旅行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相對于是指個人,是行走。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小水滴的旅行》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地球》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