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的:
1、感受人的不同,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2、敢于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會自己動腦筋。
3、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自豪,樂意觀察和發現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
活動過程:
1、不同的名字。師:我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到我這來了,點到名字的小朋友就用不同的方法告訴我一聲。(教師點名)劉施陽,你怎么知道我在叫你呢?我叫李澤軒的時候你怎么不回答我呢?為什么?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名字,如果每個人的名字一樣會怎樣?
2、不同的聲音。另一位教師在隱蔽處喊:"潘老師,你還沒喊我的名字呢?"師:"咦?這是誰呀?""你們怎么知道是蔣老師呢?""你們的耳朵這么靈呀,一下就聽出了蔣老師的聲音,現在我想請一位小朋友到后面躲起來,看你們能否靠聲音猜出是誰。"游戲"請你猜猜我是誰",讓幼兒憑聲音判斷出同伴,并思考為什么能夠猜得到?有沒有人的聲音和自己一樣?
3、不同的喜好。分別請幾位小朋友用自己最好聽的聲音唱一首歌曲給大家欣賞。唱完后教師分別問:"你為什么要唱這首歌?"除了喜歡唱不同的歌以外,你們還喜歡干什么?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事或物。教師對幼兒個人喜好表示激勵與贊賞。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
4、不同的想法。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身體部位作動作,當一位幼兒作動作時,啟發引導其他幼兒用該部位作不同的動作。教師設疑請幼兒思考并實踐。
師:"我們的身體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動作,現在,請你們做一個動作使身體移動。"(幼兒迅即走或跑)教師深入提出問題:"如果不用小腳,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腳移動身體嗎?"教師啟發幼兒多角度思考:"大家試試看,還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動身體,比比誰的辦法多。"教師觀察、啟發、引導輔助,發現不同的方法時以語言點撥、肢體動作、表情鼓勵幼兒,為他的獨特想法感到高興。請個別幼兒示范有代表性的腳不沾地移動身體的動作,集體練習,享受合作學習的愉快。如手膝著地挪動、手膝爬、同伴扶助、"牛耕田"(兩人合作)、攀沿繩、橫躺滾、葡匐前進、翻跟頭等。讓幼兒感受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5、請幼兒說說人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師:"我們知道,人有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的聲、不一樣的喜好、不一樣的想法,你們說說還有哪些地方不一樣?"(穿戴不同、外貌長相不同、體重不同、身高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不同的家庭、體質不同)6、教師小結:我們人雖然都有一樣的身體構造,但一樣的我們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看似一樣,其實又不一樣的東西,只要你用心去觀察你就會發現。
中班主題活動:自己做真能干主題思路:
中班的孩子,對事情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了,而且,他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以后相對比以前依賴性小了很多。自己知道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處理好問題。例如:當他們看到班里有糾紛的事情,有的孩子就能出來解決。他們會說:"男孩子應該讓著女孩""小朋友應該互相幫助"。。。。。。并且,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增強了,他們喜歡用自己的小手去打扮生活,去解決困難。
環境創設:
1、教師與幼兒和睦相處,相互關心,啟迪幼兒與同伴間友好相處。
2、在各區角投放相關的材料。如:數字卡,實物卡,手偶或頭飾,紙團粘貼等。
3、開展"摸箱"和圖形拼搭活動,鞏固幼兒對數形的認識。
家園共育:
1、平時與幼兒交談時,注意結合生活中的失利,引導幼兒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如:家里幾口人?早上乘坐幾路公共汽車?
2、放手讓幼兒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脫衣服、整理物品等。
3、帶領幼兒外出觀察各種建筑物,幫助其學習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求助電話119、120、110。
預設目標:
1、嘗試描畫自己的手,體驗其中的樂趣。
2、大膽想象并畫出小手能做的事。
3、知道摩擦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4、樂意動手操作,愛做科學小實驗。能較細心、耐心地進行操作。
5、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出小弟弟早起勞動和"亞克西"的動作。
6、學習遵守游戲規則,練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7、學習將物體按不同用途(吃的、穿的、用的)分類。
8、遇到危險或急事時會撥打急用電話,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9、能用普通話清楚、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10、能用腳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11、通過交談,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12、利用塑料袋制作各種物品,提高動手能力。
13、學習比較三個物體的長短,并會用相應的詞匯描述。
14、學習用小棍趕球行進,嘗試探索用不同的器械趕球的方法。
15、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主要活動:
健康領域:求助電話洗手絹沖浪我會趕小豬語言領域: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落葉手指歌擊鼓傳花社會領域:我倆不一樣求助電話洗手絹科學領域:會跳舞的小紙屑我會分氣墊戰車比比誰的長魔法鐵絲藝術領域:我的小手真能干小弟弟早早起奇妙的塑料袋中班社會教案:交通秩序規則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習分析故事,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2、關心城市交通道路的變化,體會通暢的路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故事前半部分)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好聽的故事。
二、回憶故事前半部分內容,分段理解故事內容圖一:
1、城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事怎么講的?
2、城里的汽車多得都成災了,你從哪里看出,故事中的哪句話聽出汽車多得都成災了?
小結:
城市里的汽車多得成災了,馬路上、人行道上、廣場上、門廊下很多汽車相互碰撞,擠在一起。人們繞過汽車,越過汽車,或從汽車下面才能爬過去。結果腦袋撞在汽車上,哎呦呦。城市里的交通真是亂七八糟。
圖二:
1、這個人是誰?(市長)你覺得市長的心情怎樣?從哪里看出?
2、市長在為什么事情而煩惱呢?
師:城里的交通亂七八糟,該怎么辦呢?市長真是傷透腦筋。
圖三:
有一天,來了一位希奇的年輕人,他說了什么話讓市長變得很興奮?
圖四:
年輕人知道怎樣才能讓汽車不擠在馬路上,可是他還讓市長答應他辦一件事,究竟是什么事情?
圖五:
師:市長想了想說:"好吧,我答應。你快開始吧。汽車多的快堆到高樓上了。"希奇的年輕人拿出一根笛子吹起來。他從大樓走到大街,從大街走到河邊,年輕人究竟會想一個什么好辦法解決城里的交通問題呢?你們知道嗎?你們能不能幫他想一想?(幼兒猜想故事后半部分情節)剛才,我們小朋友幫年輕人想了那么多的辦法,那么我們來聽一聽年輕人想的辦法,他也想了好幾種辦法?讓我們來仔細聽一聽,哪個辦法最合理?
三、欣賞故事后半部分的三個結尾1、剛才你們一共聽到了幾個結尾?
2、你最喜歡哪個結尾?為什么?有誰也同意第三個結尾,說說你的理由?
3、第二種結尾也挺好,就是有一些不方便。為什么你們都不喜歡第一種結尾?
四、學編故事結尾1、這個故事有三種結尾,有的比較合理,有的比較不合理,其實,剛才我們小朋友也想出了許多合理的好辦法,你們能不能試一試,把你們的好辦法也編成故事的結尾?不過,不需要每個人來編,三個好朋友一組合作編,讓我們來聽一聽,哪組編的故事最合理,最能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又能讓人們變得很快樂,方便。
2、請一組幼兒代表講自己編的故事結尾。
活動結束:
你們都想把自己編的故事結尾告訴大家,那么我們把自己編的故事結尾畫下來,訂在書的后面,在區角活動時再告訴大家好嗎?
【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我和別人不一樣】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獅子王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好玩的紙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