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提問是幼兒語言活動中重要的教學環節,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努力提高對幼兒的問題提問效果,因此本文就對如何提高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提問效果進行了以下的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 語言活動 提問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227-01
提問是教學活動的核心,也是教學中的“常規武器”。教學活動中合理的提問能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反之則會降低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學家告訴我們:幼兒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巧設提問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把他們從某種抑制狀態中激奮起來,激發他們想說的欲望。那么,如何設計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提問,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呢?本人在語言領域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現將獲得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巧設問題,激發幼兒的創造積極性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中,便發現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因此,在語言活動中,啟迪幼兒智慧、引發幼兒思考是提問的關鍵。教師提問要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以達到思維和語言的有機整合,教師可掌握一下幾種設問的方式:1、能激發想象的問題。教師要善于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兒想象的因素提出問題、且提問要有創意,具有開發性,激勵幼兒產生聯想、展開想象、進行創造,使他能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來探索問題的多種可能性,而教師則要采取接納的態度對幼兒的表述表示理解,給予接納的肯定,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又使孩子得到內在的滿足。2、便于換位思考的問題,可啟發幼兒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驗角色的行為去體驗角色的行為和心理,從而發展其思維能力。例如:在語言講述活動《搬家》中,小兔要搬家,可是路很遠,它該怎么辦呢?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在引導時這么說:“如果你是小兔,你會請誰來幫忙嗎?為什么?”,讓孩子進行移位思考,作出分析和判斷。
二、合理設計問題,由淺至深引導
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知識水平受限,思考能力也較差,因此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幼兒教師就加強對問題難度的重視,保證問題難度的適當,這樣才能更好地引起幼兒的興趣以及提高對學生的鼓勵。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幼兒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應用水平以及分析水平進行設計。首先,教師在結合幼兒的知識水平來提問問題,可以提問學生所學習的課文中所出現的人物,如在學習《小猴和水牛》,教師就可以問題幼兒文章中都出現了什么動物?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來進行問題設計,如在學習《星星》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用語言給幼兒描述星星的形狀以及顏色,如星星有五個角,五個角大大小是一樣的,星星是黃色,然后就要求幼兒將星星描畫出來。第三,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應用水平來進行提問,如小白兔在長大的過程中需要吃胡蘿卜,第一個月要每天要吃一根胡蘿卜,第二個月每天要吃兩根胡蘿卜,那么第三個月每天要吃多少根胡蘿卜呢?最后,教師還應該結合幼兒的分析水平來對問題進行設計,如在學習《猴子撈月》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問這樣的問題:小朋友們,猴子看到的月亮是真實的嗎?為什么他撈不到月亮呢?
三、提問應有藝術性,促進幼兒口語能力的發展
在語言活動中,師幼之間的互動常通過一問一答的模式進行,因此,教師的提問語言至關重要。首先,教師的提問語言應具有科學性、準確性,以免造成幼兒理解錯誤或理解困難。其次,由于教師的教學語言受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授課時間的制約,教師要以簡潔明了、切入目標和有重點為原則,依據幼兒的發展規律、活動目標和內容、教育原則,有重點地提出問題。在提問時,應抓住每次和幼兒討論問題的機會,?M行師幼之間的互問,隨機引導,啟發幼兒積極思考、想象和探討。如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動中,教師問:“自從小羊和鴨子將牛牛跳芭蕾舞的事告訴動物們以后,小動物們非常吃驚,大家議論紛紛。牛牛還會堅持下去嗎?”這樣的提問不僅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而且有助于幼兒產生積極地討論,從而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抓住提問重點,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抓住教學活動中的重點,針對幼兒理解有困難的地方,設計問題。比如小班的語言活動:“好餓的毛毛蟲”,當毛毛蟲因為吃了很多雜亂的食物后肚子疼時,教師可以問幼兒:毛毛蟲肚子疼了,怎么辦?又比如故事“姜餅人”中,當姜餅人在河邊遇到了狐貍,狐貍說要馱它過河時,教師可以問幼兒:姜餅人會怎樣決定?姜餅人和狐貍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充分挖掘素材中對幼兒發展有價值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開啟幼兒發散思維之門,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加強互動,在活動中調整教育行為
一個好的語言活動過程,是師生雙方循環往復積極互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應有一個有準備的頭腦,隨時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反應,敏銳地覺察并抓住關鍵問題加以引導,在活動中不斷反思和調整教育行為,努力促進孩子的發展。應注意隨機提問。在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個傾聽者、觀察者、理解者和引導者,要善于發現并能抓住來自于幼兒的各種信息,及時設問加以引導,也就是要求教師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要善于運用質疑。一個好的老師,應能敏銳地抓住孩子的反應,及時提問質疑,以激活情感,引發幼兒思維的不斷深入,促進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展。如在語言講述活動《三只小豬》中,三只小豬的稻草、木頭、磚頭的房子造好了,結實嗎?讓幼兒聯系實際進行講述,然后進一步質疑:“它們住進去會發生什么事?那到底應該用什么材料蓋房子?為什么小黑豬和小白豬沒用而只有小花豬用了?”從而引導幼兒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要不怕苦不怕累,做一個勤快的人,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靈活性。還必須加強互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連續的過程。活動中出現的具體情境是多種多樣的,幼兒常常會生發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問題,篩選出一些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增加孩子經驗的問題,及時做出回應,加強師幼間的互動。
總之,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園教學課程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對于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此,幼兒園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結合所存在的問題,創新有效提問的方式,才能確保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晶晶,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探討研究[J].學周刊,2010
[2]龍婷婷,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改進策略[J].教師,2010
[3]王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策略[J].學子(理論版),2008
【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提問設計策略】相關文章: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初探
• 幼兒園藝術折紙“圓形折貼畫”初探
• 幼兒園繪本教學實踐
• 幼兒園如何抓好教育教學管理
• 幼兒園中班親子教育之我見
• 打造農村幼兒園優秀教師團隊策略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
• 幼兒園餐點時間的糗事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
• 利用“圖譜”指導幼兒園仿編兒歌
• 學前教育中德育滲透探析
• 淺談幼兒園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