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
音樂教育中,
音樂本身作為一種藝術其抽象性對于處于心理發育尚淺,人生閱歷幾乎為零的幼兒來說顯然是一種難以理解的東西。這導致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如何有效開展對幼兒音樂教育始終是一個教學難題。而課程游戲化理念的出現則為解決幼兒園音樂教育長期存在的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實踐證明,在幼兒音樂教育中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是對幼兒開展基本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培養幼兒高尚的音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傳授幼兒科學的音樂學習方法與過程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歌唱課程教學游戲化
在幼兒園教學中,歌唱教學是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大量的
兒歌則為歌唱教學為游戲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
兒歌這一極具游戲性色彩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歌唱課程的游戲化教學,在歌唱課程游戲化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歌曲內容、學生情況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歌唱教學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應該要盡可能多樣化,最大限度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相應的方式開展游戲化歌唱教學。
例如,在歌曲《誰餓了》這一首兒歌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將歌詞表達的身體動作的方式進行游戲化教學。教師將歌詞內容與其表達的動作聯系起來,要求幼兒按照歌詞反映的小狗從饑餓難忍到外出覓食最終發現骨頭并吃飽的過程進行動作表演,將歌詞內容與幼兒天生好動的天性結合起來,不僅使得幼兒對歌詞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這一過程充滿游戲色彩的活動也使得幼兒的積極性更加突出。模仿小狗在這一過程中的動作,這種游戲化方式通常是在幼兒開口唱歌之前進行,是幼兒園歌唱教學中一種常見的游戲化教學方式。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在歌唱課程游戲化教學中采取情境設置游戲化、采取角色扮演游戲化方式開展游戲化教學。根據兒歌的內容和學生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游戲化教學形式,提高歌唱課程游戲化教學的實效。
游戲化的歌唱教學方式讓幼兒能夠從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解放出來,邊玩邊學、寓學于玩、學玩結合,使得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歌唱基本知識的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筆者認為,游戲化的歌唱教學通常應該是以身體動作為中心,采取看圖說話、講故事、一級角色扮演、任務模仿、動作模仿、游戲表演、以及歌唱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形式進行。同時在教學中,通常是第二課時才讓幼兒開始進入歌唱狀態。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此予以把握。
二、音樂韻律教學游戲化
幼兒園韻律教學一般有三種:一是對動物或人動作的簡單模仿;二是
舞蹈,
舞蹈主要是一些基本的舞姿、舞步、以及基本舞蹈動作組合和舞蹈隊列、簡單舞曲等;三是身體節奏動作,如根據需要拍打身體某一部位,發出某種節奏的聲響。幼兒園韻律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韻律
伴奏音樂主要是短小音樂構成、節奏鮮明、旋律適宜兒童哼唱。動作相對簡單,主要為基本動作構成,動作的重復和變化規律比較明確,幼兒學記起來更加方便。通常韻律教學游戲化是通過日常生活游戲以及民間傳統游戲等的娛樂性和玩性帶入韻律活動中,進而使得韻律活動產生音樂游戲色彩。
例如,澳大利亞民歌《理發店》的韻律教學中,就可以采取角色情節開展韻律游戲化教學,教師讓幼兒扮演理發店理發員,根據歌曲韻律節奏讓幼兒通過手部動作展現歌詞內容。又如,在歌曲《小胖鴨子捉迷藏》的韻律教學中,根據歌曲的內容,以及其中體現出的音樂韻律特征,教師可以采取傳統民間捉迷藏游戲來輔助實現韻律教學的游戲化。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音樂韻律教學是整個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部分。因此,音樂韻律教學的游戲化構成了整個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的重要環節。在韻律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教學方式,對舞蹈、模仿動作、以及身體節奏動作等教學方式進行有效運用。
三、音樂欣賞教學游戲化
音樂欣賞能力是培養幼兒音樂審美、理解、想象等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幼兒音樂欣賞的主要表現就是幼兒根據自身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進行身體動作的表演。幼兒通常會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根據音樂的特點進行有句感、段感地進行身體動作的表演。一般來說,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求幼兒的身體動作表演通常要遵循從容易動作開始、從容易的動作速度開始、從容易的動作節奏開始的基本原則。
例如,在歌曲《水族館》的欣賞教學中,比較適宜的方式就是采取角色扮演與身體動作結合的游戲化音樂欣賞教學方式,幼兒們一部分在游戲中扮演魚兒,而另一部分則扮演水草。當音樂開始后,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兒各自做相應的動作。如,扮演水草的幼兒通過自己身體和手臂緩慢的向上擺動來展現水草生長的動態過程;而在水草和魚兒的互動中,水草和魚兒遇到后,幼兒要通過自己身體和手臂動作的變化來表現水草收起枝條的舒緩柔美動作。此外還可以采取情境加動作組合造型的方式開展游戲化的音樂欣賞、以及故事加身體動作等多樣化的游戲化音樂欣賞教學方式。
幼兒園音樂教學曲目往往都是一些通俗易懂卻又內涵豐富的中外民歌或兒童歌曲,這些歌曲的內容為對其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進行角色扮演+身體動作、情境+動作組合造型、以及故事+身體動作等多種形式的優化音樂欣賞教學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音樂欣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掘曲目的內容和文化內涵等深層次因素,采取針對性強,與幼兒身心特點相適宜的游戲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幼兒音樂素養的提高。
幼兒音樂課程教學是培養幼兒基本音樂知識、培養其音樂興趣、養成初步審美情感的教學活動。由于幼兒音樂知識能力欠缺且缺少相應的閱歷,在理解音樂知識和欣賞音樂藝術情感時不可避免會出現偏差和錯誤,因此,以游戲化這一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幼兒開展音樂知識教育和藝術情感培育是克服幼兒音樂學習不足之處的基本途徑。在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從歌唱教學游戲化、音樂欣賞教學游戲化、音樂韻律教學游戲化三個方面構建游戲化課程教學,是突破目前幼兒音樂教學瓶頸,推?佑錐?音樂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有效策略。幼兒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從韻律教學設計、歌唱教學設計、以及音樂欣賞教學設計三個方面,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和游戲化教學的原則開展教學設計,為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奠定基本的教學實踐基礎。
【幼兒園音樂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道德焦慮芻議
• 女兒上幼兒園以后……
• 幼兒教師語言的人性化與藝術化
• 適應素質教育的幼兒園游戲活動空間研究
• 中國夢與幼兒教師師德素質
•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及改革思路
• 探討幼兒語言活動中興趣教學的舉措
• 規避幼兒園最易發生的事故
• 如何在幼兒園進行語言文學教育
• 科爾沁區幼兒園師資現狀調查研究
• 讓家長助教活動走進幼兒園課堂
•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