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體育游戲中教師角色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體育游戲是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切實可行的途徑和手段。但是,幼兒園教師作為體育游戲的設計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存在設計缺乏體育知識、游戲情境單一,忽視突發的情感問題、缺少及時的情感鼓勵,過多成人化語言、指導方式單一等問題。
(一)教師作為設計者:缺乏體育知識,游戲情境單一
1.缺乏相關的幼兒體育知識
案例1:小班體育游戲“小小特警員”
教案 活動目標:發展跪爬與匍匐向前爬的動作技能
活動重點: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勢
活動難點:匍匐向前爬時膝蓋的發力
活動流程:熱身運動一練習跪爬一練習匍匐向前爬一放松運動
在練習匍匐向前爬的環節中:
第一次體驗匍匐向前爬一交流匍匐向前爬的要領(雙臂屈肘向前爬行,兩腿貼至墊子,屁股放下,不要抬頭,膝蓋要學會用力往前推)一第二次匍匐向前爬(解決第一次匍匐向前爬出現的問題)一第三次匍匐向前爬(速度和動作準確化)一總結匍匐向前爬的要領。
在案例1中,活動的難度是循序漸進的。但是,匍匐爬行一般是在大班進行,對于初次進行爬練習的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顯然教師沒有相關的幼兒體育知識。雖然教師設計得很具體,但在實際教學中幼兒的學習效果并不好,這也說明小班幼兒對于匍匐向前爬是不適應的。而且,活動重點不應該放在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勢上。個別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嘗試,學習規范動作。對于大多數小班幼兒來說,只能作為一種嘗試,而不是重點。
2.游戲情境過于單一
案例2:大班體育游戲“燒烤游戲”中的游戲規則
雙人游戲的規則:先請一個小朋友扮“食物”平躺在墊子上,雙手交叉握緊拳緊貼胸口。另一個小朋友扮“廚師”,從“食物”身上跨過去,當作烤一次;等到“廚師”跨過“食物”以后,“食物”要立刻翻個身,雙手和腳尖撐地,屁股翹起呈拱門狀,這次,“廚師”要從“食物”的身體下面鉆過去,算作烤兩次。這樣的動作要循環持續做下去,一共烤六次,“食物”才算烤熟。(進行兩輪)
小組比賽的規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一半幼兒扮“廚師”,另一半幼兒扮“食物”。“食物”依次平躺在墊子上,保持一定距離。第一個“廚師”出發,要跨越每一個“食物”,再從每一個“食物”下鉆回來,拍下一個“廚師”的手,下一位“廚師”才能出發。重復前面的動作,直至組內所有的“廚師”都烤過所有的“食物”。哪一個組的“廚師”先烤完所有的“食物”,哪一組就獲得“金牌廚師”稱號。(進行三輪)
在案例2中,雙人游戲與小組比賽的規則有一些區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雙人游戲的時候,幼兒只是在不停地反復做相同的動作,顯得十分單一,參與性可能會逐漸減弱。在小組比賽時,參與游戲的人數增多,同時設計三輪比賽,反復的比賽也會讓幼兒覺得枯燥,漸漸失去興趣。
(二)教師作為支持者:忽視情感變化,缺少情感鼓勵
1.忽視突發的情感問題
案例3:大班體育游戲“墊兒樂”中翻跟頭接力賽環節
在翻跟頭接力賽時,幼兒甲無意中腳碰到了幼兒乙的臉上,這使幼兒乙情緒激動、言語激烈,教師并未注意到此時幼兒乙的情緒變化,繼續按教學計劃中的內容進行教學。
在案例3中,教師完全是為了教而教,對非教學計劃中的情況不加關注,只是留意要教的動作和幼兒的完成情況。幼兒在活動中相互碰撞是教學預設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而教師對其并未注意,也不敏感。雖然教學內容能順利地進行,但是由于教師觀察點的局限,忽視了對幼兒心理安全的支持。這樣的教學雖然
教案中設計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得到完成,但是沒有達到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情緒安定愉快的目標。
2.缺少及時的情感鼓勵
案例4:中班體育游戲“小小特警員”中練習單人滾環節
幼兒體驗自由滾動后,教師讓幼兒示范自己想到的不滾歪的方法。示范的幼兒方法不是很好,還是會滾歪,在一旁觀看的幼兒不停地大笑。教師對其他幼兒的大笑行為沒有制止。
幼兒練習總會有做得好與做得不好的情況,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以關懷、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水平的幼兒。在案例4中,教師并沒有對做得不好的幼兒及時鼓勵,予以積極回應,肯定幼兒積極思考的精神。對于其他幼兒的大笑,教師也沒有制止。此時,進行示范的幼兒會感到羞愧和害怕,積極性可能也會減弱。教師及時的鼓勵才是幼兒安全情感氛圍的有力支持。
(三)教師作為引導者:成人式提問,指導方式單一
1.成人式的提問過多
案例5:小班體育游戲“小小特警員”中練習跪爬環節教師的語言
介紹要求:
師:“今天的活動與墊子有關,通過墊子我有一個要求,聽清楚了如何通過這塊墊子,請你們雙膝著地,通過這塊墊子,然后回到座位上坐好。”
師:“聽清楚我剛剛的要求,通過墊子的時候是什么要求?雙膝著地!”
幼兒第一次體驗過程中:
師:“甲聽清楚這個要求:雙膝著地!”
師:“乙聽清楚要求沒有?雙膝著地!”
師:“丙雙膝著地,聽清楚。”
幼兒第一次體驗結束。
師:“剛才所有小朋友都通過了這塊墊子,我提了什么要求?”
師:“記得很清楚,但是在剛剛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你們有沒有發現?”
師:“你發現什么?請你來說一說。”
師:“有的人噌噌噌爬過去了,有的人相對要慢一點,雙膝著地爬過去。” 2.教師要給予幼兒情感安全氛圍的支持
情感安全氛圍主要是給予幼兒鼓勵和安撫,且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體現。比如,當幼兒出現畏難情緒時,教師要及時地鼓勵和擁抱;出現小組比賽輸的一方,教師要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幫助總結失敗經驗,同時告訴他們比賽輸贏不是最重要的。
在案例3和案例4中,教師對活動中幼兒情感問題的忽視,也是對體育游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
(三)教師作為引導者
1.教師要進行有效提問
提問是教師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探究的方式。有效提問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數量適宜;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征,開放性問題和封閉性問題的比例要合理,適當啟發幼兒;提問要有目的性,與活動內容有關等。
在案例5中,教師的提問啟發性問題少,針對一個問題反復問,多次強調要“雙膝著地”,是一種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幼兒缺少思考的機會,教師可以反問幼兒“誰來告訴我動作是什么”。教師提問時語言隨意,問幼兒“為什么速度不一樣”,這種問題難度大,十分寬泛,不易回答,可以改成“速度不一樣與身體動作有關,請小朋友注意一下他們的動作有哪些不同”。當幼兒已經掌握動作時,就應該將問題與活動內容相結合,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
2.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
直接指導是大多數教師喜歡采用,并且覺得簡單有效的一種指導方式。在現今的幼兒園體育教學中,這種方法具有爭議性,因為過多使用會產生幼兒被動學習而脫離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情況。所以教師更多采用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在幼兒園體育游戲中,對幼兒來說具有難度的、陌生的一些動作,教師的直接指導只是一個直觀的印象。真正要讓幼兒掌握需要的是幼兒自己的主動思考和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的間接指導,比如游戲規則、角色分配、幼兒示范等。教師的指導要直觀、循序漸進,培養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自我調節意識。
在案例6中,教師首先應把“雙手抱膝滾”的標準動作進行示范,然后讓幼兒集體進行嘗試,在嘗試中思考和探索雙手抱膝滾的方法。教師也可以通過觀察選出做得好的幼兒,給其他幼兒做示范。首先,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提出觀察重點。其次,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總結出動作要領。最后,教師將幼兒總結的內容進行規范化,精練化。教師將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給予幼兒更多自主嘗試和探究的機會,才能使幼兒實現自我學習和發展。
三、結論
幼兒園開展體育游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教師作為體育游戲的設計者,對活動內容選擇、目標設定、規則制定等方面都必須斟酌考慮,既要符合該年齡段幼兒的身體特點和發展水平,又要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既要循序漸進,又要尊重幼兒興趣。其次要設計豐富多樣的游戲環節,使游戲更有趣。教師作為幼兒的重要他人,是幼兒情感安全氛圍的支持者,要用關懷、接納和尊重的態度與幼兒進行互動,及時給予幼兒鼓勵和關懷,尊重幼兒,能接納幼兒的錯誤并耐心地指導,時刻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在開展體育游戲中,教師應遵循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平等的師幼互動關系,多用引導性的提問,采取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給幼兒自主權,促進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
【幼兒園體育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相關文章:
• 幼兒園體育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