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能推動地球的人》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做事要勤動腦,有敢想敢做的精神,認識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簡單了解杠桿原理,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能推動地球的人》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認識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簡單了解杠桿原理。
2.知道做事要勤動腦,有敢想敢做的精神。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阿基米德的圖片一張,杠桿一個,配樂故事磁帶,錄音機等。
2.知識經驗準備:簡單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重難點:
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
了解杠桿原理,知道它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過程:
1.教師收集生活中運用到“杠桿原理”的各種圖片,布置成圖片展覽“杠桿的作用”,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體會。
2.教師出示杠桿教具,讓幼兒猜一猜這是什么?說一說它有什么作用?
3.展示阿基米德的圖片,簡單介紹人物的生平并講述故事《能推動地球的人》,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①阿基米德說了什么話讓國王認為他是在說大話?②當國王提出要阿基米德全城的人都無法推動的船推到水里去的時候,阿基米德準備了什么機械?③最后阿基米德成功了嗎?
4.播放配樂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5.談話: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阿基米德成功的原因。
6.教師總結:阿基米德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大家要學習他勤于動腦,敢于創造的精神。
活動滲透:
各領域滲透 藝術領域的美術活動:科技小制作。科學領域:認識杠桿。
環境中滲透 收集生活中運用杠桿原理制作的物體圖片脹貼在活動室墻面上。
生治中滲透 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運用到杠桿的。
家庭中滲透 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運用杠桿原理進行手工小制作。
能推動地球的人
“只要你讓我有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推動地球。”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對國王說。
“哈哈!你大會吹牛了!”國王大笑著說,“你先給我推動一樣東西看看,看你講的話怎么樣。”
當時,國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沒有辦法把它推到水里去。國王對阿基米德說:“那么,就請你來幫忙吧,把這條船推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
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他精心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和滑輪組合成的機械,末端留了一條拉繩,然后請國王來看表演。
這一天,人山人海。那艘大船,長十幾丈,高幾層樓,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阿基米德將那一條小繩交給了國王,說:“請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決了。”
國王半信半疑,手里拿著繩子,先看了看,然后輕輕一拉。奇跡出現了:大船移動起來,緩緩地向海里滑去,就像耍魔術一樣。國王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半天才說:“這,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
頓時,岸上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活動拓展:
(l)在開展活動前期,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播放科學家的故事或相關的錄像。
(2)在語言區提供科學家的故事書。
(3)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科技制作大比拼的競賽活動。
(4)可以組織開展以“我認識的科學家”為主題的談話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去認識更多的科學家,感受他們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的精神。
注意事項:
1.教師可引導幼兒適當通過模仿人物的語氣來揣摩故事內容。
2.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培養幼兒勤于動腦、敢想敢做的精神,更要引導幼兒堅持科學的態度,要一絲不茍、勤奮鉆研。
活動反思:
此活動設計通過“杠桿原理圖片展”、杠桿實物和阿基米德的圖片讓幼兒充分接觸了故事的背景資料。在此基礎上。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充滿個性的人物對話等,將阿基米德大科學家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揭示了科學的巨大力量,激發了幼兒的科學探究欲望。在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后,組織談話、討論等,不僅能夠進一步讓幼兒理解人物形象,更加鍛煉了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小百科: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
【幼兒園大班教案《能推動地球的人》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小花傘》含反思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拔河比賽》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