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快樂的小牧民》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展動作的協調性,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初步學習提、壓腕的基本動作,感受蒙古族舞蹈奔放、舒展的風格特點,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快樂的小牧民》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2、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3、初步學習提、壓腕的基本動作,感受蒙古族舞蹈奔放、舒展的風格特點。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并演唱。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提、壓腕的基本動作,并與腳步動作協調一致。
難點:掌握提、壓腕動作的基本要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蒙古服裝一套
資料準備:錄音機、音樂磁帶
課件圖片:蒙古服飾、皮靴、蒙古舞蹈、蒙古包、蒙古草原、馬頭琴、摔跤等。
活動過程:
(一)、依次出示課件,讓幼兒感知蒙古族,簡單了解蒙古族人的生活。
1、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初步認識蒙古族。
“今天,孫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漂亮的圖片,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播放課件)
2、教師小結:
蒙古族熱情奔放,喜歡唱歌、跳舞,喜愛扎頭巾、穿斜襟的衣服和皮靴,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里,在大草原上放牧。喜歡喝奶茶、拉馬頭琴,還善于摔跤、騎馬。
(幼兒對色彩鮮艷的圖片特別感興趣,結合幼兒這一特點,我選用觀察圖片導入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器官,激發了幼兒的觀察欲望,以此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隨音樂整體示范律動:
1、啟發引導幼兒學習騎馬的動作:
“小朋友都見過騎馬的人,有的小朋友還騎過馬,我請小朋友來學習一下騎馬的動作。”(請2—3名幼兒到前面學騎馬的動作)
2、教師再次隨音樂示范動作
孫老師還把騎馬的動作配上了音樂,編成了一個小小的律動,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師隨音樂,整體示范動作)
3、引導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孫老師都做了哪些動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體驗蒙古族舞蹈奔放、舒展的風格特點。
(幼兒的天性好動、好模仿,針對這一特點,我巧妙地將教師示范與幼兒體驗聯系在一起,讓幼兒從教師的動作及優美的音樂中體驗到騎馬帶來的樂趣,使幼兒產生想學、樂模仿的興趣為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動作做了有力的鋪墊)
(三)、教師詳細講解示范律動的動作要領:
1、騎馬:
騎馬的時候身體微向前傾一下,雙手放在身體的前方,雙手半握拳做握繩狀,拉住馬韁繩提壓腕。同時雙腳并攏、腳尖著地,提起腳后跟,然后在同時壓下去,一拍一次提壓腕。邊示范邊鼓勵幼兒說:“馬兒馬兒快快跑,駕駕駕......。”
2、提壓腕:
手放在身體兩側,手掌伸平提壓腕,同時頭自然擺動。
3、擠奶:
兩手腕在體前方相對提壓腕兩次,然后上下交替,提亞腕兩次。
4、揚鞭、甩鞭:
左手在體前半握拳,手臂成半圓形,右手食指在頭上方繞兩圈后往下甩,做甩鞭動作。
(本環節以學習動作為主要內容,也是活動的重點部分。由于中班幼兒年齡小、對于動作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形象的模仿與表現。抓住這一特點,教師采用靈活機智的示范法,將律動的動作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使得肢體動作更加易懂、易學,能使幼兒在學的過程中掌握技巧與方法。)
(四)、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
1、小朋友學的真快,咱們隨著音樂來做一遍律動吧!
2、請個別幼兒領著做律動,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
(整個活動始終以綱要精神為指導,讓幼兒在其中感受美,發現美,并在此基礎上表現美,此環節從幼兒感受出發,給幼兒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做一做,帶頭做中增加自信,并享受其中的快樂。)
活動延伸:
欣賞教師準備的蒙古族舞蹈,讓幼兒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蒙古族舞蹈,(幼兒閉眼睛片刻,師換衣服)在歡快氣氛中結束教學。
課后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觀察蒙古族圖片,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以此了解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慣、習俗等。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與小結語言可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激發了幼兒熱愛蒙古族的情感。在教師的示范引導與音樂感受的交替配合中,幼兒對舞蹈動作的求知欲望逐步加深,在感知舞蹈奔放、舒展的風格特點的同時,又激起了幼兒學習動作的興趣。此環節在教師的引導,鼓勵與分解動作講解示范下,幼兒很快學會了動作,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的動作協調性也逐步加強。幼兒由被動到主動學習動作,師幼情感共鳴,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小百科:牧民,指放牧牲畜并以此為生的人。
【幼兒園中班教案《快樂的小牧民》含反思】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膽小鬼》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