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課教案《牙簽擺圖形》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愿意專心操作,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學課《牙簽擺圖形》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愿意專心操作,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發脹的黃豆,牙簽(裝在罐子里),正方形紙,記錄用的白紙,泥工板每人一塊。
【活動過程】
一、看看數數牙簽,激發興趣。
師:看看你們的罐子里有什么?數一數有幾根牙簽?
(評:本環節讓幼兒熟悉教具,感知牙簽的數量,為后面拼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結構打下基礎。)
二、擺一擺,發揮想象力。(自己拼)
1、師:請你們用12根牙簽擺成正方形,正方形之間是分開的,看看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2、幼兒第一次操作。
3、幼兒講述操作結果,你擺出了幾個正方形?(12根牙簽可以擺出3個正方形)
(評:本環節幼兒學習用12根牙簽拼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結構——四條邊一樣長,形狀是方的。同時知道12根牙簽可以拼成單獨的3個正方形。)
三、拼一拼,啟發思考探索
1、師:現在老師請你仍然用這12根牙簽,試試能不能搭出與剛才不一樣的正方形來?能不能拼出站起來的正方形?
2、幼兒第二次操作。
3、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最多可擺出4個正方形)。你最喜歡哪個平面的正方形?躺著的還是豎著的?
(評:本環節讓幼兒通過操作知道,如果合用一條邊,就可以用更少數量的牙簽拼出同樣多的正方形。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證實了同樣用12根牙簽,就可以拼出4個正方形。)
四、搭一搭,鼓勵創造想象
1、師:現在請小朋友想辦法,看能不能擺出比四個更多的正方形。
2、幼兒第三次操作。
3、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擺出由6個正方形組成的正方體。)
4、認識正方體,知道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的。(對稱數和環形數)
(評:如果說上一個環節,小朋友用組合的方法,拼出了更多的正方形,那么在這個環節中,鼓勵幼兒和立體的方法組合正方形,我們借助材料是泡軟了的黃豆。有的小朋友也許會有過立方體的經驗,他們能夠自己摸索出來,有的小朋友也許自己不能拼出來,那也沒有關第,老師已經準備了拼好的立方體,供幼兒模仿。關鍵是讓幼兒拼出立方體之后真實地感立方體的結構和特點。這是本次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立方體由六個正方形的面組成,老師用貼彩紙的辦法來解決,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評一評,保持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小朋友很能干,用12根牙簽拼出了3個正方形、4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下次,我們再來動動腦筋,擺出更多更好看的圖形,好嗎?
活動反思
圖形是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減分割的方法獲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又可以構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變化是極其豐富的,用牙簽等方式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圖片充分體現了視覺上理性、明朗的美感。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幼兒園大班數學課教案《牙簽擺圖形》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