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
鏡頭一:入園以來,他總是坐不住,時不時的就跑到大班教室去跟大班的小朋友玩耍,不論老師怎么叫他他都不愿意回來或者是回來一會會就又跑了。
鏡頭二:有一次早操時間,我就注意觀察,別的小朋友都乖乖的站著做操,只有冉冉,他一會在這位小朋友的頭上動一下,一會又在把前邊小朋友的帽子拽住往后拉,更甚的是他還將小朋友的啞鈴一腳踢飛。
鏡頭三:他不會正確跟小朋友交流,在他的意識里,把別人推一下或打一下就是和他們玩的方式。師:冉冉,跟小朋友玩不能這樣,要友好的去跟他們打招呼說:“xxx,你好!我可以跟你玩嗎?”等等等。幼:好!別看他答應的好,從來都不記,事后又變回原來的樣子,老師說過的話就是耳旁風,老師很無語。
鏡頭四:一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我給班里小孩整理衣物準備離園,冉冉就在我眼皮底下坐著,突然一抬頭,看見他無緣無故的將旁邊一小女孩的手抓破,當時我就讓道歉了,事后我單獨問他,他又開始翻臉不認人,死活不承認這事是他干的。
采取措施:
1.對于此幼兒,我很頭疼,不知道該怎么辦?于是就請教別的老師,學習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他,教育他。
2.平時有很多次將他的家長留下單獨交流,將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告知家長。
3.一次,我們去孩子家里做了家訪,跟孩子的媽媽進行深層的溝通,媽媽說:“孩子是外地搬過來的,孩從小到大都由我一個人帶,兩歲多的時候就搬到這里居住,平時,我也不經常出門,整天坐在家里,孩子一直跟著我,偶爾周末的時候去超市買點東西就又回來了,孩子一直就在家里自己玩,我從來都不管,假期的時候,送孩子去托管所了,因為就那一個孩子,老師比較愛,一直抱著他,圍著他轉,導致孩子自由散漫,再加上平時家里人的寵愛導致孩子這樣……”
我告知家長孩子是屬于慢熱性的,由于他之前很少跟同齡孩子接觸,所以以后你還應多帶他出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多玩耍,平時在家你也可以多陪孩子玩玩游戲什么的,多給他鼓勵與表揚,不過也要嚴格要求他,不能讓他像之前那樣自由了,既然上了幼兒園,就要融入集體,跟著大家一起生活,生活習慣也要養成,在幼兒園里,我們老師也會嚴格要求他的,該表揚時就表揚,該批評時就批評,我們一起幫他慢慢改掉這些不良的習慣,作為家長你也不要過于著急,我們共同改進,相信他會是最棒的!
獲取成效:
通過老師的關注及家訪之后,使我們了解和掌握了孩子的家庭情況,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的適應后,孩子來園上課期間基本能安靜的坐上十分鐘,也學會了跟同齡孩子友好的交流,做操或玩游戲的時候都能眼睛看著老師,不去破壞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有一次,我看見他還幫助別的小朋友拉拉鏈呢,時不時的在我們小班做起了大哥哥,這讓我看了很欣慰,真的很不錯,我相信,只要用心觀察孩子,愿意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通過這樣的點點滴滴付出,很快就有所收獲!
2.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措施:看到這一幕真把我給氣壞了,我問張晨陽:“是你畫的嗎?”他只是用那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就是不講話。我又問其他小朋友小椅子上的記號筆是誰畫的,孩子們都指著張晨陽。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張晨陽才弱弱的說了一個字:“是”。
記號筆實在是太難弄了,在板凳上是擦不掉的。為了讓他長長記性,希望能吸取教訓我讓張晨陽放學后再把板凳清洗干凈。放學時他奶奶看到了這一幕就責備了他幾句,張晨陽卻用自己的小拳頭打奶奶,示意他奶奶不許講。
3.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措施:今天我利用課余時間和張晨陽談談,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從談話開始。我問他奶奶在家都哪些事情?他想了想:“洗衣服、燒飯、洗碗……”我問:“奶奶做這么多事,還要送你上學,奶奶辛苦嗎?”他看了看我:“辛苦的。”
4.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措施:畫畫開始了,我先在張晨陽那兒看了看并蹲下來說:“今天我們畫的是好朋友,我相信你一定有許多好朋友,那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好朋友畫的漂亮一下這樣好朋友才會越來越喜歡你,你能做到嗎?”張晨陽看了看我,點點頭。我便摸了摸他的小腦袋,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的好朋友也會越來越多的。在我的鼓勵之下張晨陽開始了《我和我的好朋友》的繪畫,雖然繪畫的速度有些慢,雖然畫的不是看的,但是我在他的畫里看到了愛、看到了希望。希望他能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越來越棒!
5.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分析:
當自己不能擁有象同伴一樣的待遇時,會因此產生嫉妒,他們會直接地將自己的不快歸咎于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進而對之產生破壞、攻擊,以發泄自己的怨氣。
策略:
1、盡量避免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環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幼兒的評價水平低,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評價是以成人的評價為標準的,成人之間的關系如果不和諧、相互猜疑,或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別人、貶低別人,則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在幼兒園里為了鼓勵幼兒,老師設置了小星星評比欄,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表揚:有的是愛學習的紅星,有的是愛護玩具的藍星,有的是進餐好的綠星,有的是愛勞動的黃x……恰如其分的評價使幼兒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轉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采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化。如文文看到評比欄里自己的星星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有兩顆星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綠星就可以得到獎品了,加油哦!老師的話使文文看到了希望,并滿心歡喜地為下一顆星而努力。
3、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游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當的、不光采的方式去獲取競爭的勝利。
4、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當孩子的“知心姐姐”讓孩子把自己的煩躁不安說出來,并理解他、諒解他,很多時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語調能化解幼兒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愛孩子是一種責任,原我們的這種健康的愛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永恒動力和發展源泉。
6.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一天午餐前,我拿起一本故事書,準備給孩子們講故事,剛起了個開頭:“有一個虎娃娃,老是離不開他的虎媽媽…”就聽見一細小的聲音在下面叫著,“別講了,別講了,什么時候講完呀!”我低頭一看,是迪迪,只見他苦著一張臉,搖著手像是要制止我講下去。旁邊的小朋友不干了,連聲說:“講下去,講下去,我們要聽的�!庇谑俏覍Φ系险f:“小朋友都很愛聽的,你也慢慢靜下心來聽我說吧。”說完,我又準備繼續我的故事�?墒莿傉f了沒幾句,他的聲音又來了:“別講了,別講了,什么時候講完呀!”小朋友們不高興了“迪迪很煩的,老師快講下去,不要理他�!蔽覇柕系希骸盀槭裁床粣勐牴适拢阋托∨笥岩粯�,安靜得聽。不能這樣打斷別人,這是不禮貌的�!笨伤€是忍不住翻來覆去的就是那幾句話“別講了,別講了,什么時候講完呀!”我生氣了,對他說:“你不想聽,小朋友可想聽,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請你自己去找個地方坐好,不要打攪我們�!睕]想到,他真的站了起來,端起小椅子,坐到一邊去了,這倒引起了我的興趣。
事后,經過我多次細心的觀察,我發現迪迪這個孩子比較孤僻,膽子很小,平時的話很少,上課從不舉手發言,與老師也不愿意親近,總是一個人玩,也不與別人交流,受到同伴的欺負也沒有反映,一到聽故事、看電視的時候,他就會反復那幾句話“別講(看)了,別講(看)了,什么時候講(看)完呀!”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性格變得如此的怪異,孩子的內心到底要數說什么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與他的家人進行了交流,得知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時無暇與孩子交流,教養的責任主要有兩位老人來承擔。然而由于他小時候曾生過一場大病,幾乎喪失性命,因此家里人都很寵愛他,對他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的。老人們很注重關心他的身體健康,而除了吃飽穿暖以外也沒有精力再去理他,無法與他交流,而孩子由于身體原因,也不能外出,每天就是一個人孤單的擺弄他的那些積木。于是,我試探的問他:“迪迪,你喜歡爸爸、媽媽嗎?想他們嗎?”他躲開了我的眼光,低下了頭。從他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是多么孤獨,他是多么盼望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呀。
產生自閉與孤獨感的原因:
迪迪的這些行為反映出他的內心是十分孤獨的,他的自信心和自主感都沒有得到發展。如:他膽子小,不與同伴交流,不與老師親近,上課不舉手發言,害怕聽故事、看電視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由于平時父母忽略了與他感情方面的交流,對孩子的內心世界的缺乏了解與溝通造成的。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得不到保護與信任,沒有了安全感。而老人的照料則從他的身體條件出發,而沒有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限制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使孩子沒有了自主權,好像被關在一個無形的籠子里了。
小班的孩子正處于一個人一生中第一個心理反抗期,壓制他的愿望便會引起他的反抗。因此他對集體參與的活動顯得特別的反感,便用語言制止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這是一種多么不健康的心理呀。
對于這樣的孩子,的辦法就是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其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投一些關注給與他們的孩子,孩子多進行一些交流,了解他現在在想什么,準備做什么。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愛他,他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而老人們則要適當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放開手,給與孩子一些可以承擔的任務,如拿拖鞋、分碗筷等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才能使孩子自主自立。
改變,從父母開始:
在我的建議下,孩子的父母改變了以往的教育態度,不再以為孩子還小,沒有什么可以交流的,而是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游戲外出,而老人們也不樣樣事情都包辦代替,而是鼓勵他自己去試試,平時也有意識的帶他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而我則在幼兒園里經常有意識與他交談,并給與他一些可以完成的小任務,如整理玩具等。這樣經過了一段時間,在我們家園共同配合下,在我們的愛心、耐心下,迪迪慢慢走出了孤寂的世界,開始從旁觀別人的游戲,到偶爾也參與集體活動了,他的笑容也一天天的增多了。
心理學家早有這樣的論點: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關鍵是與社會環境、父母或護理之間早年的交互作用。在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自我意識剛剛萌芽,正處于愛動愛玩,開始有交往意識的時期。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對他人和社會取得信任感,獲得自主感,需要參與成人的活動,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這時候,撫養人能夠對孩子的那些行為及時給與回應,允許他參與自己的活動的話,孩子會覺得非常高興,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信心。反之,如果成人不能理解孩子的要求,對他們采取的是回避、漠視的態度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余的,對外界的態度也是拒絕的,他們便會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將自己與外界隔離,變得更加孤單、自閉的。
7.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采取的策略:
1.家園合作,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進行溝通,教會他一些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想玩別人的玩具時,不能去搶,要學會爭求別人的意見,如:“把你的玩具借給我玩一玩好嗎?”等等。
2.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自我中心傾向,為避免孩子過于渴求某種玩具,讓爸爸媽媽為他準備車類玩具,滿足孩子玩的愿望。
8.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采取的策略:
1.讓幼兒明白游戲的規則,加強規則意識。
2.給孩子一個正向的引導和積極的心理暗示。將月月引到建構區后,我對鑫鑫說:“鑫鑫,讓月月和你一起玩建構區玩具好嗎?”鑫鑫在老師的暗示下,無可奈何地點點頭,不情愿地將手中的一些玩具推給月月。我故意表揚了他能夠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
產生的效果:在以后的幾天里,鑫鑫在建構區的時候,再也沒有出現拒絕同伴的現象,而且每一次都能和大家玩得開開心心。
9.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采取的措施:
1.引導幼兒意識到老虎的哪種條紋都有各自的特點,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不可動手打人,不要動手打同伴,有什么事可以告訴老師、可以告訴爸爸媽媽。
2.鑫鑫的爸爸媽媽說:鑫鑫在家經�?础秺W特曼》等類型的動畫片,因此,經常模仿里面的動作。經過這件事,爸爸媽媽和我達成共識,有選擇地看電視,并加以引導。
3.由于小班孩子自我中心傾向明顯,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的標準。因此,在玩的時候遇見自己想玩的玩具往往就會去搶,所以我們盡量給幼兒準備充足的玩具。
4歲的孩子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而模仿又是這個時期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因此,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往往是平時最愛模仿的行為。鑫鑫之所以喜歡打人、罵人,與平時觀看的電視節目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為成年人,我們應有選擇讓幼兒觀看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讓幼兒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模仿對象,引導他逐漸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使他產生愉快的情緒,積極的行動。
10.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
分析:小開一連串地回答我的問題總是說“我就叫了一點�!憋@然他是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行為確實發生了。但是他覺得影響不大。其實小開不知道哪怕他一點點的尖叫就已經影響到小朋友看書了。他是在用聲音破壞別人看書的環境。這是小開對自己的行為還沒真正認識到有何不妥之處。所以才這么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后來我跟他父母溝通后了解到小開沒上幼兒園之前,一直是由媽媽帶著,媽媽對小開寵愛有加,但也有嚴厲的時候�?墒切¢_已經養成了隨心所欲的習慣,在家里想怎樣就怎樣,媽媽有時雖然也聽到小開尖叫,但都是一會的事情,沒有太在意,也沒有告訴小開這樣叫有什么不好或者告訴小開打擾鄰居休息了等,小開既然認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所以他才會在公眾場合尖叫一下,以示自己的毫無拘束、自由自在。
措施:以小開剛才這么一叫,我就跟他說:“你看XX看書多安靜,他們都是在認真地看書,輕聲地和旁邊小朋友說話,有大聲叫的嗎?”小開搖搖頭�!叭绻屇阕鳛榭磿男∨笥�,聽到一個小朋友這樣尖叫,你會有什么反應呢?是不是也覺得這個聲音不好聽?”小開還是點頭回應我。那你會怎么做呢?小開斷斷續續地說:“我叫他不要叫了�!薄皩ρ�,看書就要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看好書,如果有雜音出現,那就不能往下看了。”我利用榜樣示范和換位思考的方式耐心地開導小開,讓小開明白看書時應該遵守的規則。同時,我也會利用空余時間和小開的爸爸媽媽交流在幼兒園小開發出“尖叫”的情況。在家里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應立即糾正他不應該這樣,一是會把喉嚨會喊得不舒服,二是容易影響別人的休息。讓小開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小開不接受,那就也讓他當一回“別人”,只有體驗到別人的難受了,他才會知道這樣尖叫是不好的。老師和家長一起攜手慢慢教育小開,相信小開會改正的。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10篇】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小朋友自我介紹8篇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10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