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較為準確地了解幼兒園體育課運動量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能否有效促進幼兒體質和健康,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重慶市5所城市幼兒園共15個樣本班中選取了90名幼兒,通過測查法對樣本班體育課的時間和樣本幼兒的運動密度、運動強度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幼兒園各年齡班體育課的總時間安排和運動密度基本合理;體育課各部分的時間分配不盡合理,基本部分時間太少;體育課的強度不夠。
[關鍵詞]體育課;運動量;幼兒園健康教育
一、問題提出
體育課是教育機構實現體育目的和任務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的運動量是衡量幼兒體育課實施效果最為關鍵的指標,閉它直接關系著幼兒身體的發育和健康,影響著幼兒體育活動的成效。體育課的運動量取決于課程的時間、密度和強度。時間指標包括體育課的總時間和各部分時間的分配;密度是指幼兒運動時間與總時間之比;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運動量。為了有助于教育者更科學、合理的安排幼兒園體育課的運動量,保障體育課在增進幼兒體質和健康方面的效果,本研究從以上方面對重慶市城市幼兒園體育課的運動量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重慶市主城區5所城市幼兒園抽取大、中、小班各1個,共15個班作為樣本班。在樣本班中按幼兒體能和運動技能好、中、差三個層次分層抽取2名幼兒,共90名幼兒作為樣本幼兒,其中男童48名,女童42名。
(二)研究方法
用秒表記錄體育課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各部分的時間,然后計算體育課的總時間和各部分時間所占比例;密度是用幼兒實際練習時間占總時間的比來衡量的,即幼兒實際練習時間/總時間×%;強度是通過測查幼兒在安靜時、體育課各部分結束之后和課后10分鐘的脈率情況以及脈博指數(平均脈搏/課前安靜時脈博)來反映的。最后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體育課總時間安排基本合理
體育課的總時間是保證體育課運動量能促進兒童身體健康的基本要素。如體育課總時間太短就不能保證足夠的運動量,對幼兒身體就起不到鍛煉的作用;反之,運動量太大則有可能損害幼兒的身體健康。
調查顯示:重慶市城區幼兒園各年齡班體育課的總時間為:大班27.1分鐘,中班20.7分鐘,小班10.3分鐘。按照已有的相關要求,幼兒園體育課的總時間應為大班25--30分鐘,中班20-25分鐘,小班10--15分鐘。可見,重慶市城區幼兒,園各年齡班體育課的總時間都在要求規定范圍之內,基本合理(見表1)。
(二)幼兒園體育課各部分時間分配不合理
除了總時間以外,體育課各部分時間的分配也是影響體育課運動量的重要因素。節體育課應該包括開始、準備、基本和結束四個部分。開始部分約1--2分鐘,主要用于組織排隊、交代要求;準備部分約3--6分鐘,主要用于一些運動量不大的游戲、活動,其目的在于逐漸提高幼兒興奮性,為其身體機能進入運動狀態做準備;基本部分約10--22分鐘,主要用于主要內容的學習,即體育課的主要任務在此時間段內完成;結束部分約2--3分鐘,主要用于放松運動,其目的是降低幼兒大腦的興奮程度,放松肌肉,將運動時的興奮狀態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
調查顯示:重慶市城區幼兒園各年齡班體育課開始部分和準備部分時間過長,基本部分時間太少,且年齡班越小基本部分時間越少。其中大班只達到要求低限的90.5%,中班只達到要求低限的72.5%,小班只達到要求低限的62%;大班和中班開始部分的時間較長,分別超過規定高限的50%和30%;小班結束部分時間太短,只達到規定低限的55%(見表1)。
(三)幼兒園體育課密度基本合理
幼兒園體育課的密度是指體育課中幼兒練習時間與全課總時間的比例,標志著單位時間內運動練習的重復次數。阿體育課的密度直接關系到一節體育課的時間是否合理而充分地被教師和幼兒所利用。一節好的體育課的重要標志是教師能最大限度而又合理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盡量減少浪費的時間,以提高體育課的效率,達到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和發展身體素質的目的。在我國,一般認為體育課的密度在30--50%為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城區幼兒園各年齡班體育課的密度基本合理,都在30--50%左右之間,其中大班為43.4%,中班為46.9%,小班為50.5%,且呈現出隨年齡班的降低而增加的趨勢(見表1)。
(四)幼兒園體育課強度不夠
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功,是決定體育課運動量大小的核心要素。一般通過脈率在運動過程中的變化和運動后的恢復情況(生理負擔曲線)以及體育課各部分的平均脈率與安靜時的脈率之比來判斷體育課的強度。對幼兒來說,生理負擔曲線高峰應出現在基本部分后,高峰值在130--150次份,課后10分鐘應恢復到安靜時的脈率,脈搏指數應在1.4--1.8之間。
調查顯示:重慶市城區幼兒園大、中、小班體育課中幼兒生理負擔曲線的高峰都出現在基本部分后(見圖1),其脈率分別為112次,分、113.8次/分、108次,分(見表2),均低于130次份鐘;各年齡班的脈博指數分別為1.2、1.2、1.1(見表2),均低于1.4。可見,重慶市幼兒園各年齡班體育課的強度均達不到要求,也就無法很好地實現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健康的目的。
四、討論與建議
從總的調查結果看,目前重慶市幼兒園體育課的運動量總體不足,不能充分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如體育課各部分時間分配不太合理等,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
首先,大部分幼兒園體育教師學科專業化程度不高,對體育課結構的了解和認識不夠。有的教師甚至不知道體育課要分為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幾個部分。即使知道的教師,對每個部分的含義和作用也不十分清楚,只是憑著感覺和習慣在組織教學活動,所以導致開始部分和準備部分用時較多,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時間不夠。
其次,長期以來大部分教師都僅使用觀察法,憑借對兒童的面部表情、汗液分泌、運動情緒等的觀察來判斷體育課運動量的大小。盡管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體育課運動量的大小,也是評價體育課運動量的指標之一,但這種評價方式難免失準。如調查中發現,很多教師憑經驗認為體育課運動量適當,但測查的結果卻不然。
為此,我們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定期采用生理測定法來統一評價幼兒園體育課的運動量,以此督促幼兒園逐步完善體育課的開展;第二,有條件的幼兒園應盡可能聘用有體育專業背景的幼兒園體育教師,因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專業體育教師的幼兒園在體育課的時間安排和運動強度上都明顯好于沒有專業體育教師的幼兒園,運動量基本上都符合幼兒園體育課的衛生要求;第三,幼兒園應加強對體育教師進行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并在園所教學管理方面完善相應的評價標準,以規范本園體育課的開展。
【幼兒園體育課運動量的調查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專職體育教師教學活動淺析
• 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探討
• 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的現狀分析
• 淺談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的指導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體育活動
• 芻議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 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教學案例
• 淺談幼兒園體育的設計策略
• 我國幼兒園體育發展緩慢原因及措施
• 淺談幼兒園戶外體育鍛煉的有效開展
•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性